生平剪影
1、John Strauss II(1825年10月25日生於維也納,1899年6月3日逝於維也納),其父親老John Strauss(1804-1849)是維也納最著名的圓舞曲作曲家,從貧困的家庭靠著奮鬥而創造出與當時的圓舞曲名家Joseph Lanner(1801-1843)平分秋色的名氣,而在擁護者中形成「藍納黨」與「史特勞斯黨」之爭。John Strauss II為長子,從小耳濡目染,也希望能成為音樂家,但父親被繁重的演奏、作曲工作壓得喘不過氣,反對兒子學習音樂,John Strauss II只好背著父親偷學。一次練小提琴時被父親發現,老John Strauss憤怒地搶過琴,摔個粉碎。之後將John Strauss II送到學校習商,希望他能當銀行家。而在母親的支持下,John Strauss II繼續學習樂器。
2、1843年父親拋棄妻子與新歡同居,離婚後監護權歸給母親,John Strauss II至此得以盡情學習音樂,先後與Anton Kohlmann、Joseph Drechsler(1782-1852)學習。1844年,十九歲的John Strauss II組織樂隊演奏自己的作品,10月16日的報紙以「再見,藍納;晚安,老史特勞斯;早安,小史特勞斯」為標題,預示著John Strauss II圓舞曲時代的來臨,之後父子兩人的音樂席捲了歐洲。1849年老約翰過世,John Strauss II遂獨霸為圓舞曲之王。他率領樂團走訪各大城市,因為工作太忙,而委請他的弟弟Josef(1827-1870)與Eduard(1835-1916)代為指揮,兩位弟弟也創作了不少圓舞曲。
3、1862年八月,John Strauss II與大他十歲的富孀Henrietta Treffz(1818-1878)結婚,獲得經濟上的支援,讓John Strauss II得以充裕地作曲,讓他在1865-70年間得以創作出「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藝術家的生活」等代表作。1870年接連遭遇母親與弟弟Josef的惡耗,John Strauss II無心作曲,將指揮工作交給小弟Eduard。正好此時輕歌劇之祖Offenbach(奧芬巴哈,1819-1880)鼓勵他創作輕歌劇,因而再創John Strauss II另一番事業高峰。1872年波士頓世界和平音樂會邀請John Strauss II指揮,在一場數十萬聽眾的超大型音樂會中,由幾百位助理指揮協助,留下盛況空前的紀錄,John Strauss II也在美國造成新聞話題。
4、John Strauss II在生命的最後二十幾年間,享受功成名就的榮華富貴,他的輕歌劇「蝙蝠」與「吉普賽男爵」,被列為輕歌劇的代表作,與第三任妻子住在豪華的宅邸中生活美滿。1899年6月過世,全維也納市停止音樂活動以哀悼,葬禮舉行時有十幾萬人夾道送行,葬在維也納中央公墓,與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與布拉姆斯的墓相比鄰。維也納市立公園也樹立一座金色的雕像,以紀念這個讓維也納傾倒、讓世界著迷的作曲家。
音樂成就
1、史特勞斯父子提升了民間的圓舞曲的地位,讓圓舞曲透過曼妙、優雅、生動而氣勢兼備的管絃樂,塑造出燦爛的、享樂的、浪漫的、華麗的詩情畫意。正與十九世紀中葉維也納城市逸樂的休閒消遣之氛圍相互呼應,而忘卻政治上的控制和追求革命的需要。圓舞曲一躍而成十九世紀代表性的舞曲音樂,而與十八世紀盛行的小步舞曲各擅勝場。在史特勞斯父子之前,如舒伯特、蕭邦也都有圓舞曲之作,但在John Strauss II手中,圓舞曲成為雅俗共賞的音樂精品。影響所及,如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弗札克、馬勒等人在其作品中都出現圓舞曲。而布拉姆斯和華格納,即使各被擁護者拱成敵對的音樂陣營,但他們共同欣賞的音樂家都是John Strauss II。
2、John Strauss II譜寫的十六齣輕歌劇,繼奧芬巴哈後成為最有代表性的輕歌劇作家。他的輕歌劇深受圓舞曲風格影響,輕妙優雅的姿態,讓輕歌劇在十九世紀後半達到高潮,其推廣輕歌劇的效應,深深超越了奧芬巴哈。
名曲分享
「藍色多瑙河」(The Blue Danube Waltz),由小克萊巴(Carlos Kleiber,1930-2004)指揮
John Strauss II於1867年完成的「藍色多瑙河」,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曲。1866年普奧戰爭慘輸,指揮Herbeck(1831-1887)委託John Strauss II創作一首合唱曲,以便掃除戰敗的陰霾。受匈牙利詩人Karl Isidor Beck(1817-1879)「美麗的藍色多瑙河畔」詩篇的啟發,John Strauss II寫下了此曲的合唱版,七月舉行的首演未引起太多目光,半年後John Strauss II改編的管絃樂版在巴黎博覽會上演奏,造成轟動。此曲也成為奧地利的精神象徵,被視為非正式的第二國歌。大作曲家布拉姆斯也很喜歡此曲,在一次宴會中,應史特勞斯夫人的要求把此曲前幾小節的旋律抄寫在扇子上,簽名後遺憾地說:「可惜,這不是布拉姆斯的作品」。可見布拉姆斯對John Strauss II的推崇。此曲由五首圓舞曲和序奏、尾奏組成,優雅清新的旋律,十分動聽。
「蝙蝠」(Die Fledermaus)序曲,2010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由法國指揮大師Georges Prêtre(普列特,1924- )指揮維也納愛樂
此首序曲,將「蝙蝠」輕歌劇中最優美的旋律匯集起來,因此即使這齣輕歌劇不常被演奏,但序曲卻歷久不衰,成為音樂會上最常被演奏的John Strauss II管絃樂曲之一。鐘聲響起之後而有許多旋律出現,有的是三重唱曲、有的是圓舞曲,有的是波卡舞曲,或抒情的詠歎,如萬花筒般璀璨地一一豋場,鮮明地呈現此曲生動活潑又優雅暢快的風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