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神性與溫柔力量的護紗


        英國作曲家塔維納(John Tavener, 1944- )接受英國新生代大提琴家伊瑟利斯(Steven Isserlis)的建議,譜寫了一首大提琴與弦樂合奏之作品護紗(The Protecting Veil ,1987年完成),取自東正教宗教傳說,內容敘述面對希臘人的侵略,聖母瑪利亞在聖徒圍繞中顯靈,在真誠之祈禱下,聖母身上之紗飄散成一屏障,覆蓋在基督徒身上,進攻之希臘人目睹此靈異,而從戰場上撤退。塔維納以其對俄羅斯東正教之信仰,譜寫了此首現代大提琴曲目中最重要的作品。

        當初是衝著大提琴家伊瑟利斯剛竄起的名聲而買入此張唱片,對作曲家塔維納倒是不太認識。如今重新深入聆聽,也能接受塔維納透過此曲傳達的虔敬、溫暖的宗教氛圍。對我而言,音樂或哲學中的宗教世界比現實中的教會體制更吸引人,透過作曲家超乎常人的敏銳感受,譜寫個人私密的宗教體驗或群體的宗教合諧感,比口說神愛世人等傳教士之言詞,更具有打動人心靈深處之力量。對我而言,信教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藝術,感受到怎樣的美好特質和人性真諦。通常飽含真情的宗教體驗之藝術作品,尤其是音樂,往往比片面的教義更能體現一種神性而溫暖的氛圍。塔維納此首作品,大提琴如歌緩緩沉吟,溫潤動人又充滿悲天憫人之胸懷,深具涵融一切萬物之光輝,較聲樂作品更能體現出歌聲盤旋抒捲之純淨特質,不沾染塵俗,發揮大提琴中低音域之抒情特質,卻屬於沉吟冥思之悠悠獨白。搭配弦樂之細緻呼應,或烘托氣氛,或突出張力和鮮明的色彩,讓此首以緩慢推展為主調的音樂具有更豐富多彩的聲音變化。聆聽此曲,我發現對於某些當代作曲家之作品,只要言之有物,不追求形式實驗而造成內容艱澀之樂曲,我都還能接受不排斥。齊瑪諾夫斯基的「神話」是高吟優游,漫踱雲端之奇異聲響,而塔維納「護紗」則更能澄靜聽者心緒,帶領聆聽之耳前往被祝福之聖潔之地,向心靈深處挖掘之神秘體驗,兩者都拓寬了我對音樂的版圖想像,塗抹了不同色調的聲響筆觸。

   以下聽的是由馬友友演奏的John Tavener The Protecting Veil--The Protecting Vei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