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蕭邦音樂節--Rudy


        僅僅花費不到三百元,竟然聽到自己現場聆樂體驗中破紀錄的連六首安可曲,加上臨時改演的展覽會之畫以及原先排定的蕭邦第二號鋼琴奏鳴曲等知名樂曲,先不論Rudy的詮釋是否能讓人滿意,至少昨天晚上的聆樂體驗,絕對是物超所值的一次。可惜現場的聽眾似乎少了些,有不少空位,不過聽眾隨著曲目的推進更為激情投入,甚至在曲終時刻熱烈鼓掌,都是催化激起Rudy以多首的安可曲回報支持的動力。安可曲中四首蕭邦(夜曲兩首、前奏曲兩首)、一首普羅高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一首德布西練習曲,最後真能感動自己的,反而是這最後幾首的激情與投入,伴隨著現場聽眾熱切的期待氛圍,這即是現場聆樂體驗中最難得的心靈碰撞。

        簽名的時候看到Rudy完全沒有架子地配合著簽名者怪異的拍照需求,態度親切大方,展現出開朗隨和的風度。讓人聯想到他所詮釋的蕭邦,也是以骨架明朗,自然流暢為特色,是俄式硬質觸鍵的特色,展現出直率歌詠的特質。觸鍵的直率雄勁和歌唱線的安排發抒,因此Rudy指下的蕭邦,沒有鄧泰山和Ohlsson對於內在聲部及音樂語句的細膩安排,而以速度略快無形中帶有一股推力的發展一氣呵成地完成,乍聽之時非常不習慣,因為自己平常聽到的細部樂句轉折刻畫的點染,在他的詮釋中都是輕輕一筆帶過,因此他的蕭邦詮釋和展覽會之畫差不多,都是以強烈的力度對比鋪展音樂,後者此特質更為鮮明。他的蕭邦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兩段送葬進行曲中段的抒情之音,歌詠的抒情線條讓感情自然發抒,飄揚在音樂廳的空間中,不濫情而富感染力,這是整場的演出中我最喜歡的一段。

        Rudy的觸鍵偏向於明亮鏗鏘的特質,蕭邦的詮釋聽來明朗剛強有餘,細膩感人處較不足。尤其是高音部的穿透力和音色變化,我覺得比不過他低音部的渾厚雄勁。因此展覽會之畫在氣勢的開張和力度的變化方面,具體展現此曲十指與管弦樂團爭勝的大格局。聽來的確更為過癮。渾厚雄勁的張力,表現在牛車與女巫的小屋二首,淋漓盡致,無以復加。相對的,我覺得接在女巫的小屋後的基輔城門,不知道是因為前一首氣力用盡,聽來稍弱了些。而此首悼念亡友的情境氛圍,我覺得表現得還不夠深入,漫步主題有時候稍嫌倉卒快步,各圖畫的色調偏向於明暗色之對比,變化不大,與其說他對這組標題式的音樂用描繪渲染的方式開展,不如說他更著重在樂曲本身的推演和力度變化上的刻畫,都是讓我對他的演奏無法盡情稱賞的原因,不過我相信他詮釋展覽會之畫的技巧已經勝過不少鋼琴家,純粹從開闔的張力來欣賞還是有足道之處。而演奏中不論是穆索斯基或蕭邦,讓我聽出來還有一些彈錯的地方,不過Rudy後來受聽眾熱情的感染而更為奮力展現,不能不扭轉我對他先前演出的評價。最後再談到美中不足之處,是此系列的解說,雖然出自焦先生的精心撰寫,不過此場的解說比前幾場更薄,售價卻一樣二百元大洋(音樂節中有的解說一百五有的兩百元,分不清區別何在),雖說蕭邦音樂節每場的解說我都有買,可是總有白花錢之感,畢竟十場就將近兩千元了(應該集十本解說送一本書,雖然聽見蕭邦一書我已經有了)。我覺得音樂會的解說合理價位應為一百元至一百五十元(視內容豐富厚度而定),兩百元都可以買一張低價位的唱片反覆聆聽,買到一本縮水的解說,實在讓人不滿意。剩下的用途就是會後簽名之用,不過我都自帶CD簽名,解說就變成日後的紀念品和樂曲解析之參考。我看到有人帶著游藝黑白的書給演奏家簽名,如果整本簽完了(有些鋼琴家已簽不到),該書就奇貨可居,價值不斐,也不失為另一種簽名的方法。

        以下聽的是Mikhail Rudy 演奏 Chopin Preludes Nos 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